钢铁企业物流是指从原料、燃料和辅料的采购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钢铁产成品的销售,以及伴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完整循环过程,包括物料和半成品在仓库与车间、车间与车间、仓库与仓库之间每一个环节的流转、移动和储存(含停滞、等待)及有关的咨询管理活动。钢铁企业因其行业特点,物流量巨大,物流成本在钢铁企业总成本中占有较高的比重。钢铁企业只有不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建立现代物流管理体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
近年来,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物流管理若仍保持现状,就可能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二是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在当前的原料供应和产品市场竞争条件下,降低物流成本必然会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增强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型钢铁集团公司已经把目光转向对传统物流模式的改革上,开始向现代物流建设迈进。
物流管理水平不高拖累钢企发展
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钢铁物流的现代化水平不高,效率相对低下,成本偏高,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不能适应钢铁生产和钢材贸易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钢铁企业的健康发展,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钢铁企业物流管理分散、整体规划不够。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因受历史原因、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的影响,物流资源和运输资源集中整合不足。虽然大部分钢铁企业都设有独立的运输部门和仓储部门,但缺乏整体规划能力,物流管理至今尚未完全改变传统的分管各片的模式,各物流环节被分割切断,造成了资源大量浪费、无效作业环节增加、信息流通不畅、物流综合效率低下。例如,一些钢铁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都有独立的物流部门,而这些职能性质相近的物流部门又由于不同环节之间的相对独立性而隔离开来,各自为政,生产物流、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也被分割撕裂,压库、集中卸车等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分散的单项物流不可能形成系统物流,不利于物流过程整体效益的发挥。
二是钢铁企业物流管理专业化程度低。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仍保持着传统的经营模式,物流被简单地认为是企业采购、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配套辅助工具,物流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低,难以体现物流的真正价值,主要表现如下:首先,物流运输方式单一。一些钢铁企业通常只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海洋运输3种方式,原燃料和产品运输难以选择最有效、最合适的流通方式,造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其次,物流服务单一,对销售物流与采购物流涉及较少。再其次,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物流作业设备管理,以及包装、运输和装卸等流通环节,都缺少必要的标准和规范,企业内外难以有效衔接。
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我国钢铁物流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规模、发展速度都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需求。如仓储设施70%是普通平房仓库,现代化立体自动仓库较少,具有烘干、气调的仓库更少,而且仓储空间利用率不足。物料出入库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搬运车、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很少采用视屏叉车等现代化搬运工具,甚至很多小企业仍采取手工装卸。运输车辆种类有限,难以做到根据承载货物的种类、重量、尺寸配备合理的运输车辆。
四是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物流信息化是指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我国一些钢铁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企业内部没有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没有强大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技术作支撑,对物流过程不能做到优化调度和全程跟踪。
五是物流专业人才匮乏。钢铁物流在运营和管理模式上与其他行业的物流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显得更加重要。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管理和物流操作人才的培养还比较滞后,一些钢铁企业对物流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运输调度人员和仓库管理人员大都缺少现代物流知识培训。
五项措施为钢企物流管理发展提速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国钢铁企业可以有的放矢,采取以下措施提升物流管理水平:
第一,整合资源发展共同物流。首先,我国钢铁企业应该集中整合企业范围内的物流资源,健全和完善物流运作机制,科学合理地进行物流节点和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统筹规划、改造和配置,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公用;实现一体化仓储和配送,提高储能和运力,减少重复无效作业和降低中间物流成本,打造高效、合理、精确的企业物流管理;对贯穿生产、维修、技术改造所需物资的供应全过程和产品销售全过程实行集中管理,实现统一计划、订购、储存、配送、调度、回收、核算。
其次,我国钢铁企业应该联合起来,整合各企业物流资源,构建共同物流,形成规模效应。钢铁企业可以集中优势,打造产业联盟,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为自身追求更多利益。如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将小订单集成大订单,增加谈判筹码,获取更低的价格。此外,可通过物流基地和物流渠道的共享,形成规模性的运输、仓储和配送,减少运输车辆,节省物流费用;可将各企业、企业内部分散的物流资源整合起来,将物资运输、仓储、装卸、加工和配送等多个环节整合在一起,以达到物流效率最大化。
第二,构筑可控的物流供应链。钢铁行业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其多渠道的大宗原燃料、冶金辅料、备品备件的采购特征和大批量、多品种的产品多级分销网络,形成了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物流管理体系,其运作模式和管理思想更加符合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因此,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应提倡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思想,与上游原材料供应企业和下游钢铁流通企业、钢铁需求企业构筑稳定的供应链联盟,形成以本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供应链内部企业实施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系统规划,统筹运营;有机结合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物流功能,高度集成供应链物流的管理和控制,整合单项物流为系统物流,并逐步拓展和延伸供应链;站在供应链全局的高度,合理地规划、优化物流作业流程,对各物流节点进行协调和控制,实施规范、高效的物流作业,增强钢铁企业整体物流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创造良好的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实现供应链物流管理与钢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完美结合。
第三,建立现代化综合性的物流配送中心。钢铁下游产业链用户对钢材的需求已经从单种类大批量的计划性采购转变为小数量多样化的随机性采购,因此要求钢铁企业必须整合物流资源,建立具备产品深加工和高品质配送服务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电子交易+剪切加工+快速配送”的现代化钢铁物流模式,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打造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自然需要有现代化的配套设施做基础:应建设立体化多功能仓库,增加物资储存空间,提高物资储存质量;配备现代化的装卸机械和自动化的加工设备,提高作业效率,保障产品品质;增添各种承载能力的运输车辆,并配备RFID(射频识别)、GPS(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
第四,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钢铁企业应以强大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持,通过建立智能化的运输系统、采购系统和产品销售系统及售后服务系统,使库存、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等各个环节实现电子信息化,把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形成集约、集成和现代化的钢铁物流。物流信息系统必须与生产信息系统、采购信息系统、销售信息系统等企业其他信息系统保持动态匹配和连接,如编码规则、信息格式和传输方式须统一,保证物流信息在企业内部传输流畅,让各职能部门根据及时准确的物流信息更好地进行决策,提升企业各环节的运作效率。
第五,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钢铁物流的高速发展,需要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世界先进国家的钢铁工业都建立了多层次物流专业教育的在职培训机构。我国现阶段钢铁物流从业者大部分为基础性、事务型人员,缺乏理论知识,需要大批懂得专业知识、拥有业务技能并受过专业训练的物流管理人才。钢铁企业可搭建与高等院校合作的平台,结合钢铁物流的实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物流产学研紧密结合,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与物流技术,加强国际间合作,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物流人才。钢铁企业应转变只重视生产系统的技术改造、不重视物流管理的意识,让员工了解掌握现代物流的概念和有关知识,进一步深化和普及物流管理的经营理念,以客户为出发点,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
总之,尽管目前我国钢铁企业整体物流水平相对落后,但发展潜力巨大。钢铁企业要积极面对物流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查找不足,勇于探索,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变革和发展,在为企业谋取更多利益的同时,加快增强企业在全球钢铁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