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开始,中捷筹划实施农业战略转型,对所有生产队进行以“土地换保障”的全面改革,将园区十三个生产队土地全部流转,由管委会统一种植。流转后的农户,将按人头计算,每年领取生活费。从此,农民不再辛辛苦苦地地里“刨食”,不仅每年可以领取“工资”,还可外出打工,带来更多收入。
战略转型谋求致富出路
“自打生产队转型以后,我家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家住中捷产业园区生产二队的王寿祥,尝到了农业转型带来的甜头儿。过去,王寿祥全家5口人仅靠着几亩地生活。自从生产二队农业转型后,王寿祥把自家地流转给了管委会,每年领取生活费。“以后不用再看天吃饭了。过去种地一年收成才2万元左右。如今,我们一家人每年领取的生活费就将近3万元,加上在附近工厂打工挣的钱,一年比以前多了6万元呢。”王寿祥越算越高兴。
中捷地处渤海西岸黑龙港流域,土地严重盐碱化,淡水资源奇缺,地下水含盐量高。处在这样的土地上,农民要想从农业发展上去寻求致富出路,十分困难。
去年9月,中捷开始筹划实施农业战略转型,对所有生产队进行以“土地换保障,利益换开发”的改革,将园区十三个生产队的土地全部流转回来,由管委会统一种植。流转后的农户,将按人头计算,每年领取生活费。中捷农业一分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全利介绍,转型方式为原从事农业生产人员按月发放转型生活费,主体人员(满18周岁)每月500元,非主体人员(未满18周岁)每月400元。这次符合转型条件的共有2725户、6621人,整合耕地面积6.2万余亩。
以转型为主线,形成一条产业链
随着生产队土地的流转,原有的管理模式及经营体制已不再适用。为此,园区成立了农业发展总公司,原农业管理委员会下设三个农业分区,主要负责日常社会事务及农业生产经营。“由于规模化种植不同于农户小面积的耕种,必须在农作物收获前做好订单销售工作。”王全利说,农业分区及公司多方联系买家,行成了一条以园区犇放牧业为主的销售链条。
“今年,流转的土地中土质较好的地块种植了青贮玉米,种植的青贮玉米会被犇放牧业收购,用于奶牛的养殖。而奶牛产的奶又可用于当地奶产业的发展,而牛的排泄物又可以用于沼气发电等项目,以转型为主线的一条产业链就形成了,也推动整个中捷经济的发展。”王全利说,今后还会针对犇放牧业等一系列农业企业,有针对性地种植农作物,发展订单农业。
“流转回来的地都利用了,也能解决一批待业在家的农户就业问题。”王权利介绍,“那些在家没有外出打工的农民,可以帮着公司种植,除了生活费外,还能按月领到工资。”目前,中捷正计划针对辖区生产队土地盐碱程度高、地块分散等特点,引进一批现代农业项目落地。
提供就业渠道,使农民实现多重收入
农业转型后,整个生产队将近5000名劳动力被解放出来,人员再就业问题成为未来工作的重点。为此,园区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召开招聘会、建立再就业培训平台等。今年3月,园区劳动保障部门针对生产队转型人员,召开了一场近1100个岗位的招聘会,参加应聘人员达到2000余人;还有针对性地免费进行各种业务性培训与岗位推荐和开展各种农业技术、科技推广等专题培训,提高居民就业机率。
家住二队的张强,今年40岁。农业转型后,便一直待业在家。“家里领着发放的生活费,我正打算再出去打工,一年下来准能攒不少钱。”张强说,“正好赶上管委会举办的招聘会,我就参加了,应聘到一家化工厂工作,现在每个月能拿两三千块钱呢。”
今年50出头的王刚,家住生产六队。上有年迈父母,少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妻子患病,一家人全指望着他一人。“没转型之前,我只能在家种地,由于家里的情况,我也不能外出打工。一年种地只能赚两三万元。转型以后,全家都可以领生活费。”说着,王刚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账本算着,两个老人每年生活费可以领1.2万元,他们俩每年领1.2万元,两个孩子不满18岁,每年领9600元。如今,王刚通过招聘会,在附近工厂找了份活,每年也能多收入几万元。王刚说,有了这样的生活,一家人心里都踏实了。
拥有不适宜耕种土地的农民,再也不用为种地带来的收成少而烦恼了。把土地流转出去,不仅每年可以得到固定的收入,还可以用闲下来的时间到城镇务工,增加收入。至于流转出去的土地,相关部门或单位可以统一进行规划,既可以发展农业也可以发展工业。
建筑物的生产施工离不开钢筋水泥,沧州金同成机械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生产各类
钢筋加工机械的厂家,我们也是全国首批生产冷轧带肋钢筋设备的厂家。我们真诚欢迎您能来我厂参观考察洽谈合作,我们必会以最优质的服务回报您的信赖!